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希拉里的政治人格和认知风格预判及其政策思考

 

尹继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年美国大选日趋逼近,对于主要候选人的观察也日显重要。希拉里是民主党的核心候选人,根据目前的观察,她成功获取民主党候选人的希望很大,至于是否能够问鼎白宫,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也有诸多有利因素,使她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鉴于提前进行政治分析和政策预判的需要,基于政治领导人心理分析的基本手法,对她的政治人格和认知风格等进行剖析,尤其指出在政策层面、对华政策偏好和行动层面需要预防的要点。

 

性格类型

政治心理学关于性格的研究,为剖析希拉里的政治性格能够给予一定的启发。《总统的性格》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的框架,基于两种基本的维度,即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和是否享受总统职位的成就感,将总统或领导人分为四种类型。具体为主动积极型的领导人属于工作狂,也非常享受作为最高领导人职位;主动消极型则工作热情投入,但似乎不太喜欢领导人职位;被动消极型则不太热心工作,而又喜欢总统的职位。最后是被动消极型,既不热情工作,也不享受总统的待遇。这种简单实用的划分,对于我们认识总统及总统候选人的性格、工作风格和政治行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微观基础。

从第一个维度,希拉里是属于非常主动积极的。她是典型的工作狂,而且在领导人当中也是非常热情投入工作。这一点,与她积极开朗,从年轻时就热情参与公众政治生活是紧密相连。在大学时,她就积极投身于妇女权利等公益群体组织活动。从克林顿在地方从政开始,她开始逐步介入政治生活,在克林顿的竞选、施政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且,她属于律师职业出身,在公共场合久经考验,所以,政治生活对于她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这是她个性中非常外向和公共性的一面。

在奥巴马任期,她出任国务卿一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繁忙的国务卿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为忙碌的领导人之一。依据相关资料统计,她在4年任期内,出访超过100个国家,行程累计超过100万英里。基于上述种种分析判断,希拉里是个天生的政治狂和工作狂,她喜欢政治生活,也乐意从事政治职业。

从第二个维度,希拉里是享受领导人职务的。她属于外向公共型,喜欢各种挑战,性格积极乐观,勇于开拓政治生活中的新境界。在作为克林顿的夫人,为克林顿竞选地方和国家领导人时,她便逐步调整角色,积极辅助克林顿在政治上的成功,而且经常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经常因言论而引发公众形象危机等。但经过几十年政治生活的历练,希拉里对此应对已游刃有余。诸如在总统竞选期间,面对邮件门等各种政治上的攻击和丑闻,她和团队也能较为老练应对,在公众危机上处理不是太大问题。

综合判断,希拉里属于政治人物性格类型中的主动积极型,她对政治生活很熟悉,也积极热情投入,工作对她而言是一种核心的生活内容,喜欢接受挑战。对此的一些启示和政策意义是:

1希拉里的综合议程设置能力很强。政治生活是很熟悉的,在内政外交上,她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于政治生活及其操控,她也是非常熟悉和熟练。基于此,在全球议题和中美双边议题上,均应做好议题应对的政策预判,更进一步,对于一些议程,中方可适当进行先发制人的议程设置。对于希拉里可能对中方的各种不利言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要有相应的政策应对提前方案。比如中美网络安全、经贸、南海议题、人权等相关议题,她均有直言不讳的批评声音的可能。

2作为一位主动积极型的政治人物,希拉里很可能会选择积极进取的幕僚,这也与她的性格一致。因此,希拉里任期是属于问题解决型的,她不会回避中美之间的现实问题,反过来,也可能为中美之间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方面与克林顿较为类似,克林顿也属于主动积极型。因此,希拉里对于中美关系尽管有各种挑战,但并非仅限于破坏的目标,也有利于建设的一面。

 

领导人特质

从权力需求来看,希拉里是十分向往问鼎白宫,即美国的最高权力位置的。从其自述来看,她和克林顿都是一心“为国效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的美国人。加之如上所述,她对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一向非常热心,从小就得到了大量的政治实践锻炼。而从内向和外向性来看,她也是非常外向的。由此观之,希拉里是个政治迷,也是天生的政治人物。外向性决定了她会采取较为开放和开明的合作政策,所以依此预期,她对于中美关系绝非简单直接强硬的一面,也是存在诸多的谈判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权力需求高的领导人往往对于下属掌控力度大,主导性强,由此可以判断,希拉里自己对决策掌控力度较大,大部分决策将反映她个人的权力,因此她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总统,这预示着建立跟希拉里个人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从对于信息的需求和掌控来看,她是个信息开放型的领导人。希拉里从学生时代积极投身社会和政治运动开始,就十分注重团队、群体和朋友等集体性合作的力量,在地方和华盛顿,她都是非常善于建立各种联系,掌握各种人脉,搭建各种平台,也较为善待身边的工作人员,重视工作中的友情和情感联系等。另方面,在决策需要的信息方面,她尽管是属于主见性强的领导人,但也善于依靠团队的集体力量,注重从战略和策略层面集合集体的智慧。如此,希拉里对于信息持开放性的态度,也注重依靠各种专家和班子的政策信息咨询和决策辅助。但另一个层面,由于较早从事政治活动,而且有着第一夫人的经历和国务卿的经历,希拉里对于外交政策的实际认识和操作也是非常熟悉,这决定了希拉里对于外交政策的实际运作是较为成熟的,具有非常好专业能力基础。由此可以预判:希拉里的对华政策应该是成熟的,反观之,则不会出现非常冒然、震动较大的外交政策出台;对于信息的开放式态度,可能会避免做出简单化、教条主义的政策,这说明希拉里对华政策不会偏向极端,既不会完全的对抗和遏制,也不会完全的友善与合作,可能跟具体议题,其对华态度和政策存在差异。在对华需要较大的议题上,比如反恐、地区安全稳定、美国对华经贸等,美国的政策会有很多批评和要求,但不会走极端,还是存在考虑与中国合作的可能,而对于一些甚为敏感议题,比如宗教、人权、民族、中国的战略意图、军力增长、网络安全等,希拉里的态度和政策偏好可能朝向强硬,甚至会主动攻击,制造话题和难堪,这需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和政策应对

从其政治世界观和策略来看,希拉里对于政治世界的道德判断有一定的基础,但不是完全从黑白善恶的角度出发考虑一切,其对于法治和秩序的强调是重要的基础。这决定了希拉里的意识形态光谱里,对于不同体制的社会主义中国,仍是政治上不能接受的,这一点中国不能报以太大希望,而且基于希拉里对于政治价值的非常坚定的信念,这种政治认同的冲突也将会非常明显。其次,上述并不能直接推论,希拉里对于中美关系的预期是冲突的,她可能将非常期望通过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制度建设和规则力量,对中国的行为加以约束。因此,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仍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国对外战略,亚太的重心地位不会改变,南海、中日和东北亚的冲突仍是重点。随着中国逐渐树立规则,比如防空识别区、对争议岛礁巡航常态化、台海的可能和平协议等推进,希拉里将在这些领域会有较大的行动,目的在于压制中国的规则和秩序塑造行为和愿景,彰显美国力量的存在和主导作用。

对于策略的选择问题,一则希拉里素以强硬而著称,武力使用是一个较为高概率的选项。在反恐、塑造中东秩序和亚太秩序方面,美国的武力显示和可能使用,是一个概率较高的选项。基于美国实力的下降,希拉里政治抗争经历的考察,希拉里可能不会将武力作为第一选择,她频繁的外交活动表现美国外交网络的编织是最为重要的选择,包括加强在热点地区的安全网络、军事盟友关系的建设,巩固和加强传统安全利益的维护等。其次是妥协与合作可能性考察。希拉里政治经验丰富,在第一夫人、地方选举和自身参选过程中,也是久经风雨,妥协与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依据历史观察,强硬和富有进攻性是一个核心的特点。妥协与合作的可能,更多体现在她对中美关系大局以及历史遗产的判定方面。

 

历史记忆

希拉里对于中国的记忆,始于1970年代尼克松打开中美关系之门之时。从其回忆录中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来看,她高度肯定了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希拉里的对华政策偏好上,存在一个由历史记忆所构成的大局观,即从中美关系解冻、中美建交以来的发展,希拉里认为是重要的历史遗产,而不是包袱。另外,克林顿时期的中美关系尽管受到台海危机的影响,但后期的发展表现不错,而作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也多次赴中国,留了正负均有的历史印象。总体来说,希拉里对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发展成就是高度肯定的。

其次,不可否认,负面的历史记忆也始终存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价值观上的意识形态差异,和中国的人权和自由等问题,始终成为希拉里对华负面印象和不友好的根源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成为希拉里的第一次中国之行,自那时,希拉里对中国妇女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批评,就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而后,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希拉里对于中国的官方传媒对于克林顿活动的报道有所言辞,一方面继续不满于一些对“自由”报道的限制,但也看到中国方面的灵活性,即在某些场合中国“居然破天荒”给予了直播。因此,总体来说,负面的记忆和刻板印象,即中国的人权和自由存在较多“问题”,成为希拉里一直的对华态度的重要成分,比如在最新的回忆录中,关于中国的两章内容专门一章的篇幅讲陈光诚事件。但是随时了解和交往的增多,其相关直观感受也会增加,会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态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虽然希拉里从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于女性主义运动,之后又是对于民主、自由和人权等大旗高高举起,但另方面,在现实利益面前,她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的特色,二者具有一定的平衡。而且,从小开始,她就有一种反抗权威和反抗集权,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特色,包括在家庭中反抗长辈取得胜利而留有不可磨灭的记忆。

基于此上述分析,对于希拉里的中国政策偏好及负面内容,需要注意如下:

1)可以肯定中美关系发展在希拉里外交议程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中美过往30多年的交往成就,也是希拉里积极肯定的内容。所以,从国家地位和重要性来说,中国在美国外交中会继续上升,而且大的积极发展方向不会改变。

2)相关意识形态的偏见、差异以及不理解,甚至在此基础之上的攻击,肯定会继续存在,而且在上述战略框架之下会经常出现。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否,是放在中美战略稳定和利益的大框架之下,所以,只要形成双方关于战略稳定的共识,这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负面记忆的出现是必然的,所以要有心理准备,同时对希拉里来说也是必须的和必然的。第二,我们在应对上,必须保持公开的舆论斗争,而私下的极力争取和说服,以增加理解。同时,通过交流渠道可以增加希拉里对华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中国自身取得重要进步的前提下,不妨更大胆自信,创造让她访问、了解更多中国真实情况的机会。相关的面子工作是需要做的,但也应该让她了解到客观和真实的中国,尤其是从历史发展和现实角度理解中国的成就和困难。不必刻意掩饰某些对方认为负面的“事实”,因为基于信息的难以完全掩盖,有意创造的完美形象,是难以消除对方的负面认识,而应该更多让对方理解中国的发展阶段性以及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而我们解决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规则的重要性

尽管希拉里对于政治生活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和偏见,她个人的性格、特质和意识形态等,影响着她的对外政策偏好。但要注意的是,她本身也是一个强调法制和规则的人。这种对于规则和秩序的考量,是与其对于自由、平等等价值观的追求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个理想主义者。

在对当今和未来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判断中,希拉里对于规则/制度较为强调,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这种战略考量可能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是由于美国战略力量的不足,导致在全球战略布局和利益保护能力的下降,在东亚也是如此,受到中国力量崛起和相关盟国的挑战现状的压力,所以希拉里不会持传统的完全力量均衡的战略。相反,可能会进一步强调通过相应的国际规则/国际制度的力量,既加强美国在东亚与其传统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力度,同时也是对于中国的一种合力制衡。在军事领域,传统的军事联盟会进一步加强;在经济领域,TPP等加强美国为首的经济联盟的相关措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而对于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希拉里的看法也是强调对于规则的塑造和使用,尽管对于什么样的规则以及如何使用,美国方有自己的十分理性的战略考量。因此,从这个特点来看:

希拉里可能会在东亚区域,为加强对中国崛起的制衡,进一步强调规则的重要作用。这些规则的竞争,包括将相关的盟国捆绑到更为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之中,同时也试图希望在中美之间立规矩,让中国在美国所塑造的规则之中得到束缚。对此,应加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竞争研究,以及在实践上一方面确立如何应对美国的规则竞争策略;另方面,从中国自身立规则来看,需要考虑现有的中国自主创设规则的评估,在经济领域亚投行具有相应的战略重要意义,但政治和安全领域如何树立中国自身的规则和规矩,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应对。

 

话题:



0

推荐

海国图智研究院

海国图智研究院

13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海国图智研究院得名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立志于在信息爆炸和中国融入世界的时代中供给关于世界的真实面目。研究院由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陈定定发起,汇集海内外著名专家团队。研究院下设国际安全研究、中国外交研究、全球政治经济研究和问卷调查四个中心。我们的理念是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客观、优质的研究与分析报告。 我们拒绝一切信息的雾霾,让你看到清澈的世界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