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带一路”上发挥“一路连一带”角色
2015年8月9日,新加坡迎来了建国50周年,这个50年前脱离马来西亚的小国家,在资源匮乏、强敌环饲的东南亚,发展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今年同样也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25周年,当前中新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在新加坡各界不断掀起了讨论的热潮。在中新经贸关系十分密切的今天,中国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一带一路”战略或许可以重新定义两国的经济关系。
中新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与现状
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于1990年,虽然建交时间比较晚,但两国关系一直是经济先行于政治。早在改革开放之前,197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就曾访问中国,并获得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此行也是中新关系的“破冰之旅”[1]。1978年时任国家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此次访问最大的意义在于寻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经验,用李光耀的话说就是“为中国人要争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2]。
25年中新经贸关系的发展,在政府层面主要是以多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来推进。第一个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是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开发建设,成为两国合作的旗舰与标杆。2007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学习新加坡先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今年将落实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选址将会在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促进中国的西部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新两国政府职能强大,由政府部门牵头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是中新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2009-2014中国和新加坡货物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
年份 |
进出口额 |
中国出口 |
中国进口 |
2009 |
478.7 |
300.7 |
178.0 |
2010 |
570.6 |
323.5 |
247.1 |
2011 |
634.8 |
355.7 |
279.2 |
2012 |
692.8 |
407.5 |
285.3 |
2013 |
759.1 |
458.6 |
300.5 |
2014 |
797.4 |
489.1 |
308.3 |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3]
从双边贸易来看,2008年两国签署中新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迅速发展。2014年双边贸易额为797.4亿美元,增长5%。其中,中方出口489.1亿美元,增长6.7;进口308.3亿美元,增长2.4%[4]。中国目前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新加坡的投资前景
新加坡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家,2013年在中国投资数额达到1033亿新元,相当于750亿美元,占同年总对外投资额将近20%[5]。但中国在新加坡的直接投资水平则相对落后,2013年中国对新投资额为164.9亿新元[6],居于前十名之外。随着中国对外投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对新加坡有望进一步挖掘投资潜力。
根据经济学人情报机构(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展开的全球性调查,新加坡在未来五年会继续保持亚洲最佳经商国家(经济体)的地位,且在全球排名第五位。[7]同样,在经济学人发布的“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投资的吸引力中排名第二,报告称:新加坡对外资非常开放,拥有出色的基础设施、适宜的工商业监管环境以及自由的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是对中国风险最低的投资目的地。[8]
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虽然国土面积、资源储备等无法与大国相比,但它的投资优势仍然明显。首先是区位优势,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必经之处,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自由港,重要的枢纽位置吸引了超过6000家跨国公司落地。第二是金融市场的发达,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金融市场,为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发展融资和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第三,新加坡的基础建设首屈一指,完善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为投资带来方便。新加坡也是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度,严格的法律体系和执行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在中新现有的FTA框架下,中资企业来新加坡投资越来越普遍,选择新加坡作为海外投资的前哨战不失为稳妥的选择。
“一带一路”在新加坡的政治风险
虽然中新关系友好密切,新加坡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但政治风险还是不可忽视。首先是不可规避的南海问题,中新之间没有直接的领土争议,但东盟中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和中国有直接的岛屿主权争端,文莱和印尼有大陆架经济海域的争议。新加坡虽然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模式,但向来立场以东盟利益优先,如果东盟其他国家或东盟整体与中国就南海问题爆发冲突,很难相信新加坡会支持中国。作为东盟国家中最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李光耀25年前的立场已经明确,新加坡在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选择毫无疑问会是后者优先。
同样令人担忧的还有新加坡在中美关系中的倾向,虽然美国和新加坡没有盟友关系,不过樟宜军港一直都有美国海军的存在,美国军方以此为基地,在亚洲一直保持强劲的军事存在,因此被称为“为美军定制的新加坡军港”[9]。李光耀时期的新加坡,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战略,不结盟不站队,今后的新加坡应该也会坚持同样的外交战略。如果未来遇到中美之间的冲突,新加坡很难与中国同一阵线。
从新加坡内部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法规政策都适合中国投资。新加坡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高,外劳政策又往往非常严格,招聘非新加坡人签证和其他手续难办,因此外企在新加坡的用人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货币政策方面,新加坡实施的是新币非国家化,出入新加坡携带新币有数额的限制,超过两万新币就需要向海关申报,不利于货币的转换和转移。在外来投资的行业限制方面也令人担忧,《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外资限制进入的产业,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铁制品、 汽车、电视机、飞机、空调机、半导体制品等,这项保护本地产业的法律大大限制了中国具有投资优势企业的发展。该法令也对外资投资比例有一定限制,商业企业要求外资不超过40%[10],整体来说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之下还是有一定的贸易保护。
“一带一路”上新加坡的角色扮演
新加坡投资环境优良,一直以来与中国经济合作紧密。从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加坡自身也在积极探讨如何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谋求发展的新机遇。
从新加坡的定位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主要可以有两种独特而重要的角色。第一,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依托自身经济、贸易、金融、区位等独特优势,可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小红点”国家。拥有世界最繁忙海港的新加坡,是大多中国商品出口和石油等能源运输的必经之地。新加坡是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良好的中资企业投资和发展环境为狮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新加坡领先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一直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上佳的样板,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新加坡学到丰富的经验。因此,新加坡不仅适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也适合“拿回来”。
第二,新加坡也是东盟成员国,作为东南亚经济地位不可忽视的一国,新加坡一直以来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扮演独特的角色。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社会,与中国的文化、语言及其他方面的交流障碍最小,因而常常扮演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沟通者角色。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新加坡能促进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使周边邻国减少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推动东盟国家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新加坡在这两种角色之外,或许还可以发挥更大的能动性。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在最近的访问中提到,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将落地于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今年年初考察团分别拜访了西安、成都和重庆,选址最快将在今年年底敲定。他提到,第三个合作项目将以“互联互通”和“服务业”这两个主题来发展中国西部,不仅结合了“一带一路”,而且能起到“一路连一带”的作用[11]。新加坡自身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西部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新加坡的积极参与,将发挥“一路连一带”的重要作用。
[1] “中新建交前李光耀的两次访华回顾(上)”,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网站,地址:http://www.sdfao.gov.cn/art/2012/8/2/art_54_17893.html
[2] 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台北:世界书局,2000年9月。
[3] 转引自:张华、姜晨,《“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研究之新加坡》,中国网,2015年4月9日,地址: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1_126651.html
[4] “中新关系简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5年3月,地址:http://www.chinaembassy.org.sg/chn/zxgx/sgbxgk/t582433.htm
[5] 数据来源:”Singapore's Investment Abroad 2013”,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in Singapore, site: http://www.singstat.gov.sg/docs/default-source/default-document-library/statistics/browse_by_theme/economy/findings/sia_infographic_findings2013.pdf
[6] 数据来源:”Statistical Tabl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ingapore By Country/Region, 2004-2013”,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in Singapore, site: http://www.singstat.gov.sg/statistics/browse-by-theme/investment
[7] 刘海星 编辑,“中国企业投资新加坡,吸引力何在?”,《华人世界》,2009年第11期,106-107页。
[8] “报告称中国内地对外投资首选目的地为美国新加坡”,中国新闻网,2014年11月8日,地址: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11-08/6762568.shtml
[9] 赵全敏,“为美军定制的新加坡军港”,新加坡文献馆网站,2011年6月14日,地址: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6540
[10] “新加坡外资奖限”,新加坡文献馆网站,2006年6月29日,地址: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852
[11] “新加坡驻华大使: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将发挥“一路连一带”作用”,新华网新加坡频道,2015年7月24日,地址:http://sg.xinhuanet.com/2015-07/24/c_128055320_2.htm
0
推荐